金豔
(長春一汽富維海拉車燈有限公司,長春130031)
摘要:防霧塗料在汽車車燈行業(ye) 上的應用,已經有十多年的曆史了。隨著汽車工業(ye) 的發展和進步,汽車用戶對汽車車燈質量要求越來越高。本文將闡述汽車燈具霧氣產(chan) 生的原因及途徑並簡單介紹汽車燈具防霧塗料的相關(guan) 施工工藝及性能標準。
關(guan) 鍵詞:車燈霧氣 防霧塗裝 塗層性能標準
1 車燈霧氣和車燈漏水的判斷方法
1.1 漏水
如果汽車大燈進水,從(cong) 外表看往往有明顯的水流痕跡,在燈腔下部會(hui) 看到明顯的積水,即使水幹燥了,也會(hui) 有一些痕跡。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(yu) 大燈總成的密封出現了問題,或者是外殼出現破損、滲透以及破裂等。汽車大燈進水屬於(yu) 嚴(yan) 重的故障問題,一般都很難修補,需要更換大燈總成才能徹底解決(jue) 。
1.2 霧氣
車燈外表看是白茫茫的霧氣,大多數霧氣集中在車燈下部,沒有霧氣的部分是很幹淨的,這時候建議開啟大燈大約15 min或稍長時間,利用大燈燈泡所散發出來的大量熱量將霧氣蒸發。
2 大燈起霧的危害
在晝夜溫差很大或者濕度很大的天氣條件下,如果大燈出現霧氣會(hui) 嚴(yan) 重影響汽車大燈的透光率和照明效果,甚至很難看清路麵狀況,有時沒有辦法發出正確警示信號,對行車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隱患。
此外,大燈起霧還容易使大燈形成散光,不能正確地形成恰當的聚焦,對相對方向的車輛造成刺眼的光汙染。
更嚴(yan) 重的是,在國際市場上,白光LED的汽車前燈也已經進入商業(ye) 化生產(chan) 階段,並且這些技術已經逐漸領先國內(nei) 車燈市場,車燈出現霧氣極可能會(hui) 出現水分腐蝕線路和插接器而導致LED大燈損壞,進而出現車燈功能性缺陷。
3 汽車燈具霧氣或結露產(chan) 生原因
3.1 冷凝
空氣中總是有一定量的水蒸氣存在,隨著環境溫度的下降,空氣的相對濕度逐漸升高。當溫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時,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狀態,即空氣濕度為(wei) 100%。若環境溫度繼續下降,空氣中過飽和的水汽凝結析出小水珠,小水珠黏附在透明基材表麵就會(hui) 出現霧化現象(結霧)。由於(yu) 小水珠的曲率半徑不同,對光產(chan) 生的漫反射不同。在車燈等透明基材表麵是很容易看到明顯的霧化現象。
3.2 車燈霧氣產(chan) 生的原因
目前大部分車燈為(wei) 半封閉狀態,由於(yu) 燈具經開燈和關(guan) 燈的循環後,汽車大燈的發光源(鹵素燈泡、氙氣燈泡、LED燈組、激光燈組)都會(hui) 散發出巨大的熱量,燈腔內(nei) 的空氣溫度受熱上升,關(guan) 燈時燈腔內(nei) 熱空氣無法快速排出,當大燈燈腔內(nei) 部溫度不均衡,燈罩內(nei) 外溫差過大,潮濕空氣中的水分子就會(hui) 從(cong) 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聚集,增強這些部位的濕度,當濕度過高時就會(hui) 在燈具內(nei) 凝聚成霧。並且大多時候這些霧氣通常會(hui) 凝結在燈罩內(nei) 表麵下半部分。
3.2.1 車燈霧氣和汽車結構的關(guan) 係
眾(zhong) 所周知,車燈是安裝在汽車發動機倉(cang) 內(nei) 的,從(cong) 市場反饋來看,發動機倉(cang) 內(nei) 溫度越高越容易產(chan) 生霧氣。
3.2.2 車燈霧氣與(yu) 車燈結構的關(guan) 係
車燈結構也是霧氣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由於(yu) 汽車大燈結構設計原因,燈泡附近的溫度最高、遠離燈泡的部位溫度最低,因汽車大燈腔內(nei) 結構設計不同,溫度場、流動場、材料的選用不同,起霧的概率也有所差別。
大燈內(nei) 部越規則,各部件之間的間隙越大,空氣流通越好,就越不容易起霧。狹窄區域則恰好相反,氣流無法流通,更容易在這些部位起霧,尤其死區。
4 如何正確處理汽車大燈起霧
首先來說,設計更好的大燈結構、合理設定透氣孔及設計位置,加強燈組的密閉性是降低汽車大燈起霧的關(guan) 鍵。
但由於(yu) 多種原因,汽車車燈起霧仍成為(wei) 客戶抱怨的主要問題之一,防霧的解決(jue) 措施有很多,主要有:幹燥劑、真空電鍍超親(qin) 水納米二氧化矽薄膜、Plasma等。
當然,除霧塗層的應用也是解決(jue) 大燈起霧的關(guan) 鍵技術,防霧塗料有很好的親(qin) 水性,表麵張力接近水的表麵張力,可以導致水珠無法在塗料表層附著。防霧塗料最開始由於(yu) 成本高昂,市場上隻有高端車型采用這種材料。但目前隨著防霧塗裝技術的發展,麵罩內(nei) 部防霧噴塗已經成為(wei) 許多主機廠首選防霧方式。
5 汽車燈具防霧塗裝
5.1 原理
為(wei) 了防止車燈前燈麵罩內(nei) 部表麵出現結霧,基本方法是改變基材表麵的潤濕性,接觸角是潤濕程度的量度。若接觸角θ<90°,則固體(ti) 表麵是親(qin) 水性的,即液體(ti) 較易潤濕固體(ti) ,其角越小,表示潤濕性越好;若 θ>90°,則固體(ti) 表麵是疏水性的,即液體(ti) 不容易潤濕固體(ti) ,容易在表麵上移動。
液體(ti) 表麵最基本的特征是傾(qing) 向於(yu) 收縮,表現在當外力影響很小時,液滴都趨於(yu) 球形,如常見的荷葉、玻璃上的水珠,水汽凝聚與(yu) 水在基材上的表麵張力和液體(ti) 與(yu) 基材的接觸角有關(guan) 。
防霧塗裝是在基材表麵塗布一層親(qin) 水性塗料,塗層中親(qin) 水分子排列在配光鏡內(nei) 表麵,使原來疏水性的配光鏡表麵變成親(qin) 水性,使其表麵張力接近水的表麵張力,改善材料表麵的濕潤狀態,減小接觸角。改變了配光鏡表麵性質,因而不會(hui) 發生水的凝聚現象。正因為(wei) 水汽不會(hui) 凝聚,車燈燈腔內(nei) 的水汽濃度與(yu) 外界保持動態平衡,不易產(chan) 生水汽擴散,於(yu) 是燈腔內(nei) 不會(hui) 產(chan) 生霧氣。
防霧塗裝應用在汽車前大燈和尾燈麵罩。汽車前大燈材質為(wei) PC;汽車尾燈材質為(wei) PMMA
5.2 技術參數
塗料主要構成:親(qin) 水性部分、憎水(鎖水)性部分、固化劑、表麵活性劑等。
目前各車燈廠使用的多數為(wei) 雙組分塗料,並且固含量都在10%左右。
噴塗環境:溫度20~30 ℃;相對濕度35%~80%;烘幹條件每種塗料各不相同,具體(ti) 根據塗料供應商的TDS文件進行控製。噴塗厚度:1~5 μm。噴塗方式:機械手自動噴塗或手工噴塗。主要設備:防霧塗裝線
5.3 工藝流程
工藝流程:上件→ 靜電除塵清潔→機械手噴塗→流平→烘幹→下件→檢驗→包裝。
無論前大燈PC麵罩還是尾燈PMMA麵罩,噴塗前應力釋放是關(guan) 鍵工序,否則內(nei) 噴防霧塗料後很可能出現產(chan) 品開裂,同時也需關(guan) 注素材形變問題。
5.4 塗層性能標準
以下列舉(ju) 防霧塗層的一些通用標準,並不包含每個(ge) 客戶的特殊要求
5.4.1 百格膠帶測試
用劃格器在塗層表麵劃十字格,切口至底材,用毛刷清除漆屑後,用規定的膠帶粘貼劃格部位並壓實,握住膠帶懸空的一頭用60°的角度在1 s內(nei) 平穩撕離膠帶,檢測劃格區域的塗層剝落情況,按照標準判定級別要求Gt0
5.4.2 防霧性
用 (40±2) ℃的恒溫熱水所產(chan) 生的蒸氣對準塗裝麵5 min,水麵距離塗裝麵10 cm,蒸氣所對的噴塗麵不小於(yu) 50 mm×50 mm,要求無起霧。
5.4.3 耐濕性
將試件放置在溫度為(wei) (50±2) ℃、相對濕度為(wei) 90%的試驗箱內(nei) 240 h,然後在標準環境中垂直存放幹燥1 h後,立即進行評價(jia) ,要求外觀無異常,無起霧。
5.4.4 耐水性
將樣件浸入在(40±2)℃水中240 h,然後在標準環境中垂直存放1 h後,立即進行評價(jia) ,要求外觀無異常,無起霧。再在標準環境中存放24 h後再進行附著性能檢測,按照標準判定級別要求Gt0。
5.4.5 耐熱性
將試件在(120±2)℃(PC 類)的環境溫度中放置240 h,然後標準環境下垂直存放1 h後,立即進行評價(jia) ,要求外觀無異常,無起霧。再在標準環境中存放24 h後進行附著性能檢測,按照標準判定級別要求Gt0。
5.4.6 高低溫濕熱交變試驗
高低溫濕熱交變試驗條件見圖1所示,1個(ge) 循環持續720 min(12 h),由下麵的溫度-空氣濕度曲線構成:60 min,升溫段,升溫到80 ℃,相對濕度80%;240 min,保溫段,溫度80 ℃,相對濕度80%;120 min,降溫相段,降溫到-40 ℃,當達到凍點附近約30%空氣濕度時,從(cong) T<0 ℃起保持空氣濕度不變, 即不再調節濕度,(由於(yu) 設備條件的限製,從(cong) T<10 ℃開始,濕度調節失效是允許的);240 min,保溫段,溫度-40 ℃,不控製空氣濕度;60 min,升溫段,升溫到23 ℃,約在T=0 ℃時相對濕度調整到30%。
共計8個(ge) 循環,要求外觀無異常,無起霧。然後在標準環境中存放24 h後再進行附著性能檢測,按照標準判定級別要求Gt0。